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5|回复: 8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版权所有 作者:王芳

效用

    在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是偏好和效用。所有商品存在的原因都是因为它对人有某种效用,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商品的需要程度可以不一样,同一个人对于不同的商品需要程度也不相同。也就是说,效用是一个极其主观的东西,全在于个人内心的感受。

    爱情并不是有形商品,当然也不是无形商品,因为它根本不是商品。但它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讲,却存在效用。爱着和被爱着的效用就是幸福。效用是可以比较的,这个效用用爱情术语来讲,叫幸福。它的分布函数是连续的,从绝望、痛苦、愉快、快乐到极度的幸福。我曾经听到过因为失恋而自杀的人,我想一定是爱情带来的负效应达到了极大值。我也曾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手捧玫瑰的女孩子,微微地沉思,微微地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像天使一样圣洁美丽,我想那一定是因为爱或者被爱的极致幸福。哦,对了,我曾善意地数过,那些盛开着的美丽花朵共有11朵。

    爱着的人脚步轻松,面带笑容,仿佛全世界都幸福得要飞起来。他的心只有十八岁啊,不管他有多大的年纪。这就是爱之美丽,因为它所带来的身心舒展,如果庸俗化了,那就是爱之效用。这效用其实并不相同,如果不能用绝对的基数来衡量,那也可以用序数来比较。极度幸福的感觉并不容易得到,那一定是真爱。这个境界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达到过。只有极少数人偶然得到,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文学总是不知疲倦地歌颂它。确是因为它的千姿百态,更是因为它在人世间并不多见。就算出现过,却又像昙花一样轻而易举地逝去。

    对于一般商品来讲,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而爱情的边际效用曲线却类似于抛物线的形状,先上升,然后下降。开始的时候,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一个拥抱,都让人快乐得想飞,却总嫌不够。再多一点,再多一点,一分钟不见就难以忍受。然而,不知从哪天起,它开始淡下来。太多的甜言蜜语就嫌烦了,一点一点地凉下来,达到曲线的低点。

    为了抵抗这种下降,爱着的人会有不自觉的反应,比如找茬吵架,比如互相伤害,越是相爱越是厉害,但却加速了这种下降。真是望洋兴叹呀!所以最完美的爱从来都不是要花好月圆地走向洞房,而是在高潮时嘎然而止。或许是因为什么原因意外地分离,或许是因为一方以极其强大的克制力离开对方。这是永远值得歌颂与怀念的。虽然离开了爱人,会带来极大的痛苦,爱的效应一下变成负极值,但存在于记忆中的却是最美好的时刻。因为它无法被超越,所以就永远美好。

    但所有的人都希望与相爱的人守在一起,哪怕平淡一些也好,于是爱情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从产生到这个转型阶段,一直到爱情的整个过程中,爱都有与信息有密切关系。

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信息

    信息是经济学里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尤其在新古典范式发展的后期,它简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假设条件是交易中信息完备,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人们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使市场达到均衡。然而后来的经济实践表明,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这就意味着信息是不充分的,而在交易双方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

    爱情发生之初首先是信号或信息的传递。比如长发意味着温柔,明亮的眼睛揭示纯洁心灵,健美的身体传递旺盛的生命力。在网络上,通过文字来传递许多关于美及爱的信息,写一首赞美的诗,写一些深情的句子等等。但这只是爱情产生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是,这些信息的传递是不充分的。比如见过一面就消失的背影,他或她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为什么一转身就开始想念,就是因为你多么想知道他在你没看见没听见的时候在做什么。有多少刚陷入爱河的恋人都在电话里问:“你在哪儿?在做什么?”

    这种由于不了解而引起的向往,幻想,轻微的嫉妒,对于爱情来说简直就如同酿酒的引子一样妙不可言。你太喜欢他(她)了,就连他身边的一棵树也要嗔怨。凭什么此刻在他身边的不是你,而是那棵树呢?

    由于信息不对称,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总也不能达到均衡。总有一个人更想念另一个人多一些,而这个人多半处于信息的劣势。他或她对对方总有更多的幻想,更多的不了解,处于一个信息更加闭塞的环境中。而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却可能因为年长,经历丰富,知识渊博而对对方的心情更容易掌握,所以就显得更从容一些。在这种不对称信息局面下的交往可以衡量出真情与否来。如果信息优势一方或者说代理人一方真情流露,他会愿意尽量公开信息,通过种种方式向信息劣势或委托人一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报告自己的行踪,买一个小小的礼物等等来表示他心里有对方。如果相反的话,他便会利用信息优势玩平衡,恶劣的人甚至会利用信息优势骗取感情甚至谋财害命,但这种极端的情况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这种博弈,将在后文述及。

    爱情是世界上最为感性的东西,如果加入理性的博弈,必然有利益的权衡,这会给真爱的一方带来痛苦。这种状态也说明,要不就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相爱”的境地,要不就是已经背离了爱之颠峰状态。

    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那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从小到达熟悉彼此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痛楚,不会产生太过强烈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然而静态均衡其实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这总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发生。比如有一个更为神秘更为陌生的第三者出现,他或她可能由于还来不及传递更多的信息,而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所以均衡的前提变量发生改变,新的均衡结果究竟是什么,那将是一场极其艰辛的博弈过程。究竟是哪一种力量占据了上风,全看你内心深处的真爱有多深刻。

    在现代意义上,人们解决爱情中的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是五花八门的。一般来说,不外乎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两种模式。前者如在媒体上做征友广告,后者如参加电视台主办的相约星期六之类的节目。都是为了增进双方了解,节省信息搜寻的成本,这既包括时间成本,也包括物质成本。为什么现代人什么都要快餐,就是因为时间价值太高了。陪太太逛商店比给她3000块钱更难。

    真心相爱的人们总是倾其所有,把内心深处的秘密告诉你,甚至把自己密室的钥匙交给你。回到感性世界中,我们又想到了那句老话: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多少爱情的分崩离析最初不是因为这种善意或恶意的欺瞒?然而,必要的心灵空间对于个人与爱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有了另一个问题:囚徒困境。

    说一千道一万,信息交流对爱至关重要。爱是需要表达的,你不说谁知道?然而,说多了,又怕成了“因为不了解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开。”这真是一个难题,该如何是好呢?看来仅仅有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理性上场,进入某种博弈模式。

    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纯属戏说,以轻松一乐目的,顺便回顾一下经济学基础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博弈

    说到爱情中的博弈,我是万般不情愿的,因为我是相信世间真心真情的人,并且十分不喜欢在任何情意中做利益权衡。但是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却还真值得一说。我先讲几个故事:

    一对年轻人深深地相恋了,可女孩子的父亲坚决不同意。父亲说,如果你们俩非要在一起,我就不认这个女儿了。那么这对年轻人该怎么办呢?在恋人和父亲之间做出选择,何其难哉!在这场父女之间的博弈中,最优的均衡结果是什么?一般来讲,如果真地相爱很深,那么和恋人结婚是一个最优的选择。为什么?因为父亲的威胁是不可置信的,他不会真地不认这个女儿。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老舍的《骆驼祥子》里虎妞的大智大勇来。

    一般来讲,初恋与热恋中的人很少有博弈。一切的关心、爱护、思念、忧伤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盘算,不计得失。用爱情术语来讲,叫情不自禁,叫身不由己。听说有相识一个星期就决定结婚的恋人,其后终生不渝,就是这种情况的典范。真心相爱的人不用脑子思考,而是用心思考。听说相恋极深的人常常会有心电感应,有时哪怕是隔着一世。对于这个,我是宁愿信其有的。

    当博弈发生时,爱情已进入低潮阶段。当一方的情感渐渐淡漠,另一方会感到莫名的焦虑,为了挽回渐逝的情感时,他或她会采取各种策略。最典型的情况就是看看当丈夫有了外遇时,妻子们的行为吧。哦,忘了说,博弈当中要有参与人、信息、策略、行动、收益几个要素。

    不同的策略和行动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会挽将感情挽回,有的会连自我也失去。原因何在?我以为还是在爱本身,如果不仅仅是出于敌意和报复,而是出于真爱的话,她所采取的对策可能会是为了爱人好,而这样的策略看似退却实则可能是进,结果是爱人无论回心转意与否,都会获得幸福。而自己也会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保留一份尊严。如果假设爱人的心也曾充满爱情,那么爱情就可能经住考验,走向一个新深度。不过,在经济学中,假设人是理性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而爱是利他的。我不由地又一次叹息,博弈中可见真爱。而事实上真爱是多么罕见!

    博弈中有一种叫零和博弈,说的是一方的所失正好是另一方的所得。其典型的例子就是赌博。我看在爱情博弈中极少有零和博弈,要么是双赢,要么是两败俱伤,所以都是非零和博弈。比如,男孩喜欢踢足球,女孩喜欢看芭蕾。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会带来很大的乐趣。最后他们的选择一定是一方迁就另一方,而不是各看各的。说到这里,所谓的理性博弈离不开心理感受,离不开主观效用。均衡结果究竟是什么?全然在于最终的支付函数,而最终的支付函数是由爱的程度决定的。

    当最初的狂热过去之后,爱之博弈时时处处发生。聪明人用脑子,笨人凭直觉,爱着的人用尽感情与智慧。博弈的性质也在渐渐发生变化。一生长着呢,重复博弈培养了爱人的信誉,他或她不再轻易撒谎了。一生长着呢,日久天长的相处使得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渐渐变地完全和对称了。博弈渐渐失去了它的用处,老夫老妻的,一举手一投足听一听就知道你在想什么,还用苦思冥想地想什么策略。正所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常看到电影里爱情故事的结局,或者合谐地相处,或者平和地分手,再无激烈的斗争了。那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那是说爱成熟了,但是也平淡了。要么是走向亲情,要么是走向陌路。

    我忍住了不叹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制度

    时光流逝,人心易变,爱情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又者,人活在世上,所做所说所想无非都是游戏。战争、政治、工作那样不是游戏?区别只在于人们对待游戏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严肃一些,有的轻松一些。有的认真一些,有的放任一些。凡是游戏,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玩不起来。在经济学中,人们把这种规则叫做制度。

    制度分为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两种。前者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相互默认的行为方式,它可能是不成文的,却潜移默化地起作用。比如风俗、习惯、禁忌、无形的文化氛围等等。外在制度一般是由外部权威强行制定的行为规则,比如国家的法律、政府政策等等。那么爱情的制度又如何呢?

    世界上大概没有比爱情更自私更隐私的感情了。因此爱情的规则便很隐晦,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可以用在此处。爱情发生之初,也是规则形成之初。谁说甜言蜜语,谁来写情书,谁对谁更温柔,谁可以发脾气使性子,似乎都是从一开始就形成的角色定位。爱情制度同经济制度一样,也是在不断变迁的。这个变迁过程与规模有关。

    当一个人被爱时,他或她会显得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他或她会美丽温柔机智灵活,于是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于是可能就有第三方第四方的介入。规模效应由此产生。或者更确切地说,叫“马太效应”。可是这并非是件好事,因为以自私与独占为天性的爱情其实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内在制度就起作用了。

    恋人心中对于爱的观念将成为爱情发展的内在约束力。比如,一个认为应对爱忠贞不渝的人可能会抵制住诱惑,一个以人性为由随心所欲的人则可能不断更新爱人,一个更新潮的人或许认为爱可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他就有可能有别的选择。人脑中的这种观念是一种软约束。软约束发生作用一般靠社会舆论起作用,比如人们对陈世美千百年来的谴责就是如此。

    但软约束终究是乏力的,它可能敌不过人内心的冲动、感情与欲望而一败涂地。为了保持家庭与社会的相对稳定,或者说节省爱情中的交易成本,社会就形成了一种强制的外在力量来规范爱情,也就是说外在制度起作用了相恋的人们还需要依据法律订立契约,以防备在漫长的人生中爱情可能面对的极大的不确定性。

    于是有了婚姻制度。当一纸结婚证到手时,终日惶惶不安的爱情终于可以靠在枕边喘喘气了。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法律规定一夫一妻,规定不可以重婚,不可以虐待爱人等等。那张契约不仅包含感情的承诺,还包含了财产关系,利益分配方式等等。

    但是还不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契约的实施是需要成本的。包括执行成本、监督成本等等。放眼普天下家庭之多,哪里有那么多的执法人员去监督?所以说真正有效的外在制度或正式制度一定是内在制度的书面化和强制化,而不是飞来之笔。正式制度的实施有时候还需要非正式制度的辅助作用。

    你看几乎所有的恋人结婚时,都要吹吹打打、八抬大轿、大宴宾客。你说这是为何,我看这就是要让人见证爱情,要让爱情存活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如果将来爱情或家庭脚步不稳时,好有众多的监督者来帮助执法。用社会道德风俗这样的软约束来辅助契约顺利执行。既是戏说,我就不再面面俱到地论述婚姻的其它社会学及人类学的意义了。

    然而规则是需要稳定的,人的感情却难以固定不变。制度还应最大可能地符合社会现实,符合人之常情。所以也不必爱情被围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还有离婚制度。

    然而,制度永远是外在的,是一种形式。爱才是深植于内心的,才是爱人真正需要的。所以我还是茫然,为了真爱,为了罕见而易逝的真爱。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成本

    再往下写,我想我应该受到文学朋友的批评了。经济学就是经世致用的科学,功利计算,非它莫属。你说它庸俗?是的,但也是少有的锐利,透过现象直取本质。那么,我们就继续用这套概念体系分解爱情吧。

    人活在世上,只要得到收益,包括产品、服务与效用,就要付出成本,包括劳动、时间、情感。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其成本主要有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与机会成本等等。实际上成本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对于爱情来讲,我主要关注以上三个方面。

    爱情也不例外,首先要付出生产成本与维护成本。你看初陷爱河的小伙,挖空心思地想爱人喜欢什么,给他送什么礼物会讨得她的欢心,是一束玫瑰还是一条钻石项链还是一套昂贵的别墅?记得以前的殷纣王是不惜点燃了烽火台,调动全国的千军万马来博取妃子一笑的。更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王,或者为了爱情发动战争的王侯可谓不可胜数也。那成本就从低到高,难以计量了。

    以上主要是为了争取爱人芳心所付出的成本,暂把它称之为获取成本。还有维护成本。最为典型的就是当今的世界公民,爱人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这可以称之为爱情的全球化,也可以描述为:相隔天涯。为了表达爱情,倾诉思念,爱人们发电邮,打电话,真正是无可细数的成本。爱情啊,你是纯洁艳丽的花朵,容不得半点世俗的沾污,你开在爱人的心上,可是爱人为了他愿意付出所有!

    另一种成本是交易成本。为什么相爱的人要结婚?就是因为交易成本太高,为了把过高的交易成本内部化,就结婚了。因为家庭生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组织成本要低于恋爱时期的交易成本,结婚往往选在二者平衡的时点上。具体表现为,两个人生活的开销要小一些,结婚以后,可以不用买太多象鲜花那样的生活奢侈品,而是多买些生活实用品等等。你只要看看妻子与恋人与情人的不同表现就知道了,妻子一般是不大情愿去高档酒店的,她可能更愿意在家里亲手准备一顿温馨的烛光晚餐。

    还有一种交易成本是转换成本。如果不结婚,就有条件不断地更换恋人或情人,费时费力,从头开始的时候还要不断付出获取成本。这对自己是费心费力的,对另一方也是极大的威胁与疲惫。但是为什么还有人乐此不疲呢?所以不能光比较成本,还要做投入产出比。如果你付出真心,就不愿意做过多的转换,因为那样你内心情感的失落与痛苦远远大于所付出的物质成本。而如果只是游戏,浅尝辄止的话,心理上又不受伤害,对于有些人来说付出点物质成本也不算什么的。

    谁都说金钱庸俗,不应与爱情相提并论。但是成本却可以衡量爱情,如果一个人拥有很多钱,那么他给你送一些高档礼物其实是不能说明什么的,因为他也可以对别人这么做。如果一个人极其忙碌,但是他愿意放下手头事务,陪你做事,那这也是令人感动的。也就是说他把自己最稀缺的资源配置于爱情的比例,反映了爱情在他心中的份量。最为极端的是人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条,却有人愿意为爱付出。所以千百年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诗句总是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我想戏说的是机会成本。你愿意为一棵树木放弃整个森林吗?你愿意为一个人放弃整个世界吗?可见爱情的机会成本是非常之高的,当然我说的是真爱。所以对于爱情我最为感动的永远不是“我爱你”这三个字。而是看着她的眼睛郑重地说“嫁给我好吗?”

    谁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最可歌可泣的顶点。而结婚以后的平淡正是爱情的悲壮所在,那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决定!

    为了真爱,人们付出了一生的所有。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竞争

    竞争是这个世界存在和延伸的动力,是市场最本质的存在状态。爱情并非市场,却自始之终存在着竞争,而且这竞争更加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是竞争让爱情回味悠长,滋味万千。

    爱情之竞争并非价格竞争,在市场上常常出售的同质或不同质商品,都可以通过货币做统一的衡量,无论是针对其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其对人类的有用程度,而爱情的竞争却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一个人的吸引力全在于别人的主观评价,一个更漂亮的、更富有的人未必就能获得真情多一点。因为排除了生物学上的神秘信息不说,每个人对别人的评价依据与其独特的文化经验与道德价值观念有关,而这也是因人而已的。

    在一群可能发生爱情事件的人当中,爱情竞争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种是完全竞争类型,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团体里,男孩女孩们相互了解,也就是说信息比较充分。而且大家的优秀程度都差不多,没有谁比别人更为突出。那么爱情的发生可能比较平常,谁和谁相处久了,就产生了爱情。没有更多的对手来竞争,爱情市场比较均衡,各取所需。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更多的情况下并非如此。

    你只要看看成年累月地在电视上播放的爱情肥皂剧,以及其所拥有的观众,有很多还是终生的观众,你就知道危机四伏充满竞争的爱情是多么地有魔力!人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变化,谁不想常常出门远走一回,浏览陌生的风光,又有谁值得放弃回归放弃心灵深处的港湾。矛盾让人生充满了戏剧性,让爱情充满了令人神魂颠倒的魔力。

    我想爱情的竞争更多的情况是寡占或垄断的类型。简单地说来,前者可以描述为在一群人中,有几个富有魅力的男性或女性,他们受到其他很多人的喜爱。后者干脆就是在一群人中,只有一个人受到所有人的爱戴。前者的情况如在一个大学班里,后者的情况如在一个歌迷会上。

    说起来,爱情的竞争来自于外界和自身两种。来自于外界的那就是的的确确有了外敌入侵,有人真地爱上了你的爱人。而更多的情况是你自己给自己树立的假想敌。太爱一个人了,爱他或她胜过爱自己时,就过分关注他或她的一举一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总疑心他或她的心里有别人。

   爱是一种痛,思念是一种博?你病了,病得将自我封闭,病得除了他或她心外无物,病得痛彻心扉不可理喻日渐消瘦。。。多么凄美!最为典型的就是林黛玉,为了一段木石前盟以泪还债,引得多少后来人洒下同情泪。我猜想那些对之诟病的人一定是没有过真爱的经历,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她的痛苦来自哪里,不就是因为有一个强势敌手宝钗吗?

    爱情竞争的进入壁垒是很高很高的。对于一个进入者来说,必然要有非凡的能力或策略,而对于在位者来说,他的反击也一定是毫不留情的。爱得越深,斗争就越惨烈。千百年来令人触目惊心的报复、情杀故事层出不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说到这里,我不寒而栗,简直不敢再写下去了。

    我还是愿意说那个美丽的故事。林黛玉之死,她忧伤悲愤致死,香消玉殒。失去了生命,却赢得了永恒的爱情。诚然,付出生命是爱情竞争中最后一招了,也是最致命的一招。但是在出招之前,或许还应该保留最后一点理智,那就是用生命真能换回爱人的心吗?实在是未必的很,贾宝玉毕竟只有一个,陈世美却是千千万万。

    一句话,爱不在了,心不在了,再挣扎也没有用。用生命去爱一个人,实在是太令人忧伤了。但是深刻的爱是没法太理智的,那么我就不劝你爱得理智一些,不劝你爱的别太深了。但只少要说一句学会自我疗伤吧。

    爱情竞争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得与失,都在于相爱的人对爱的信念了。走在爱的路上,风雨兼程,祝愿走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风险

    风险与不确定性紧密相联,经济学家们曾对这两个概念是否相同争论过很长一段时间。奈特认为风险是可以确知概率的,而不确定性是无法知道概率的情况。但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二者是一样的。

    在爱情的分析当中,这两个概念没有区别,因为世事无常,人性之变化难以预料,爱情失手的概率难以预知。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在世界上摆了一层,谁敢断言什么事情不会发生?更何况人算不如天算,就算你知道失败概率又能如何?似还没听说有为爱情做保险的。多少人望洋兴叹,多少人以泪洗面,“落花流水人去也”。街头巷尾,流行歌曲一代又一代地花样翻新,越是凄凉哀婉越打动人,不就因为一代又一代的爱情总是无常与易逝吗?

    分析起来,爱情分险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人性风险,二是文化风险,三是经济风险。

    人性是易变的,本质上喜新厌旧。有人统计研究说爱情持续的时间一般是十个月,又有人说婚姻有“七年之痒”,“十年之痒”。爱着的时候,山盟海誓,海枯石烂不变心,愿为爱着的人赴汤蹈火,死也心甘。我相信在相爱的时刻,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心底深处的,是可信的,是他自己也深信不疑的。可是,这是无法在远期兑现的,因为爱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正如我们脚下的水,每时每刻都在流走一样。将来的任何一个时刻,爱的感觉都跟现在不一样,彼时彼境,你要他如何兑现?你又要自己如何兑现?我不是个悲观主义者,说到这里却倍感茫然。

    然而,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甄别的办法,来减少不确定性。比如,老人们总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说找一个“老实本分可靠”的人。老实人是能从外表上看出来的,这便是降低人性风险的一个信号。初上门的毛脚女婿也总是笨手笨脚,抢着干这干那,就图着留下个“老实勤快”的好印象。然而,爱情是非理性的,一刹那间,爱就那样发生了,哪里管对方是不是老实人呢?甚至越不老实的越有吸引力呢。不是有“小子不坏,姑娘不爱”的说法吗?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看,生命力越旺盛的个体越有可能获得异性的青睐,而生命力旺盛却暗含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可能有很多的异性青睐他,对另一方来说,这便是风险了。

    文化风险来源于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这样说吧,在封建社会,女性一方发生爱情变故的概率较小,因为有社会纲常道德的约束。男性却很自由,一夫多妻,喜欢哪个女性,就将她娶回家来。但在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婚姻风险也不大,因为不在特殊情况下,男性休妻的也不多。在现代社会,男女发生爱情风险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人性解放,男女平等,谁都有重新选择爱的权力。所以,在发达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当新婚姻法颁布实施以后,估计这个比率还要上升。且不管这对社会是否有进步意义,但就爱情来讲,恐怕面临的风险更大了。

    三是经济风险。中国自古就有“贫戝夫妻百事哀”的说法,又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说法。可见再深厚的感情,在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经不住考验。所以人类社会的智慧早就对此有远见,在爱情发生之初就讲究门当户对,这实在是不算太保守的。多少刻骨铭心的爱情,一碰到柴米油盐的事情,不也慢慢地淡下去了。又见报上天天报道贪官污吏因贪恋美色而失足的故事,纵使好色,我也相信有爱情的成份,或者除了对自我的放纵,还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人之本性是不尽相同的,有风险偏好者,风险中性者,也有风险规避者。风险偏好者总想不断尝试新感觉,找到新体验,偏好爱情风险的人中,可能艺术家或具有艺术倾向的人较多,激情是创造力的源泉,而爱情是生命最直接也最新鲜的激动。风险中性者可能是大多数人吧,随遇而安,不去多想,平平和和地过日子。而风险规避者当属那些主动经营婚姻与爱情的人,周密计划,未雨绸缪,时刻关注爱人的感受,记得生日送花,上班前亲吻,爱情就被甜蜜地管理着,就算碰到“外敌入侵”,爱人的心中也自多了一份抵抗力。

    迄今为止,我还没听说有公司为爱情做保险的。那这风险怎么管理呢?我的朋友曾经开玩笑说:一个人应该在除了爱人之外,有两到三个“后备恋人”。理论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同投资于股市,要把风险分散。再者后备军也可对“在位者”构成威胁,使其有竞争压力,勤奋上进。怕只怕另一方也这样想,谁都准备随时撤退,那岂不是爱情更加岌岌可危,风雨飘摇,风险就更大了?或者就孤注一掷,目不斜视,只爱他一人。但爱得太过专注也有很大的风险,首先是爱人能否承受这样的重压呢?你自己又能否承受呢?

    不确定因素永远存在,爱情风险是无法消除的,可怎么办才好。不如随了心性,爱就好好地爱,在危机时尽力挽救。实在不行,就好好地散了。面对风险,心理因素十分重要,历经风雨的体验是除爱之外的另一份财富。不要为爱情伤害了生命,失业与亲情友情。因为它们是我们生存的基础,魅力的基础和爱情的基础。

    说来说去,谁来为爱情保险?是相爱的人们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外部性

    在市场上,一般交易双方自由缔约,这种交易可能并不影响其它人的利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契约的履行却会影响到第三方。这种效应被称之为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有正的,也叫外部经济性,比如开花的果园对养蜂人的效应;也有负的,又叫外部不经济性,比如造纸厂的污水对农田的影响。在外部经济性中,网络经济是较为突出的一个现象,比如一个电话系统,使用的人数越多,对每个使用者越有好处。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使用EMAIL,那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当使用人数达到一个临界点时,使用的人数才会突然增加。

    那么,爱情的外部性又如何呢?经过了前文契约术语的沉重轰炸之后,我决心用通俗可亲的词汇来解释这个问题。

    那是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有几片叶子飘落,使沉闷的天空更增添了几分愁意。这时,寂静的小路上走来一对年轻人,没有打伞,手拉着手,边说边笑的往前走。他们的四周仿佛流溢着一种光彩,让人眼前骤然一亮,一种温馨与活力就暗暗地充满了整个空间。看到美丽的人,看到相爱的人,看到天真的孩子或步伐矫健的青年,总是让人开心。为什么呀,这就是一种正的外部性。不是说,要多微笑一点吗?因为你的快乐也带给别人快乐,而你自己却不知觉。爱情的外部性用文学语言来说,那就是,爱情是人类的花朵,开在人生的荒原里,让人增添了无穷的走下去的勇气。

    爱情也有负的外部性。最典型的莫过于大学图书馆里的恋人,他们细微的交换情感的小动作,总会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忘情之时,甚至会让周围的同学忍无可忍。而说到低质量的婚姻的外部性,那更是不可枚举。日复一日的争执吵闹,使家庭总笼罩着一层阴云,直接受害的便是孩子,长期压抑的气氛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者还有父母亲友,甚至邻居。让人联想到一个常年冒黑烟的大烟囱,会使整座城市常年四季的空气污染。

    还有一种爱情具有强烈的负外部性,不能不提,那就是婚外情。虽然婚外情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谴责,但我相信其中总还有一小部分情况不是出于物质需要,也不是出于道德败坏,而是出自于真情。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婚姻状态的人中,有一部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和所爱的人结合,或者是爱情已经不存在了。而他或她恰恰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碰上了深爱的她或他。这种爱因为来得太迟,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可能更加炽烈,更加难以抗拒。而这种爱,带给相爱的人的常常是痛苦多于快乐。有人把它比做带毒的花朵,它的外部性也因此而来。直接受害的便是双方的合法爱人,他们的情感受到伤害,自尊受到损伤,流言蜚语、社会压力重重包围,那份失落、痛苦、压抑是可想而知的。

    严重的污染总会有种种治理办法,比如政府会强迫不达标的企业停产整顿,或者向污染企业提高税收,或者拍卖“污染权”。爱情负外部性的治理也有些类似,只是更加困难。因为经济行为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而爱情却是一种感性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它并不受理性的制约。休谟说过:“理性是激情的奴隶”,那真是不无道理。

    对于“爱情污染”进行抵制的首先就是受害方,她或他会通过理性或非理性的方法来“战斗”,就仿佛受污染的农人极力去破坏造纸厂的电线一样。幸运者可能会赶走外敌,拉回爱人。不幸者使战争升级,孩子遭殃,最后一败涂地。对爱情“污染”进行管制的权威常常不是政府,而是双方的父母师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过来人的身份说服之。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失败的例子怕也是一样多。也有对污染收费或收税的,比如有了情人的丈夫可能会给妻子一笔补偿费,又叫做“精神损失费”什么的。说到这里,我不想再说下去了,这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话题,它对我有负的外部性。

    真爱是水,是火,是由自然的元素构成的,在它面前,人的理性常常是有限的。所以,对它的外部性进行管理,就更应该防患于未然。等到泛滥成灾,就晚了。反过来,如果以治水或治火的谨慎态度来管理爱情,它就会成为人生美好的动力。
发表于 2005-3-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的经济学戏解

算是另类大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1-26 16:50 , Processed in 0.2155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