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高山飞雁

水底河左支溯溪上水底山(有雨改走备选线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5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无专业溯溪鞋者, 请勿报名)

山嶙 wrote:
梧桐山亦休店有, 但今年贵了好多,以前都是妖婆代理的.


欠揍啊,我没卖过鞋子,好心帮你们团购而已,代理的意义不同啊
发表于 2009-6-2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无专业溯溪鞋者, 请勿报名)

巴里岛~鳄鱼~ wrote:
我有拖鞋~~~我想解放鞋有没有问题!!支持:但是刚回到深圳山友的大家庭,此行路线风险系数到底有多大!路程远点没有问题,有没有泰山涧危险!


你去试试再回来跟泰山涧比就知道哪个难了,军胶嘛,也可以,小心不要学瓜瓜体验从四楼摔下一楼的刺激就行了
发表于 2009-6-25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无专业溯溪鞋者, 请勿报名)

想去,但这周日已有安排.
精神支持!
发表于 2009-6-2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无专业溯溪鞋者, 请勿报名)

蚕茧 wrote:

咦,最近都不见你出来活动哦,啥事这么忙呀

是不是…………
咳咳……
不说了

瞎猜
其实:我是一直有活动呀,你一直没出来所以不知道了吧
睡虫都去了你还不赶紧地跟上?还在这瞎晃悠啥
发表于 2009-6-25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无专业溯溪鞋者, 请勿报名)

蚕茧 wrote:
别这样说嘛,想去的人都不敢报名了

说你自己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赤石古寨(转贴)

(转贴)
古寨逐一数
  赤石古寨,在建筑上遵循简单实用、安全舒适的原则;在整体设计上,坚持自然环境和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如果将赤石的古寨与别处围寨作比较,可看到以下五方面的不同:
  其一是,赤石古寨大多为方形寨,这与其他地方所崇尚圆形寨不同。究其原因,这是由赤石特有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赤石四面环山,中间是明热峒、大安峒,四大乡三块小盆地,状若大圆锅。方寨与远山恰恰构成了“内方外圆”的地理格局。追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是赤石古寨建筑的最高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一个严整、有序、整体有机的因应结构,万物流变无不互相关联而和谐。赤石自古民风淳朴,邻里相处融洽,这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以及平等、博爱的心理定势,与其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
  其二是,赤石的古寨除新厝林寨外大多杂姓而居,这又与其他地方的围寨聚族而居、一座古寨往往就是一个大家族不同。同族而居较为强调家庭伦理,作为家族精神象征的祖祠往往规模庞大,庄严气派,且位置处于寨的中轴线上,如陆丰大安新寨黄氏祖祠。杂姓围寨注重的是彼此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和谐共处,各姓氏要么不设祖祠,要么规模小且不在重点位置。
  其三是,赤石古寨建筑遵循简单实用原则,就地取材,多用石灰、河卵石等材料,强调返朴归真和顺乎自然,不在典雅与华丽下工夫。赤石古寨最具原生态的要数羊坑古寨,寨内寨外巷道全部用当地的河卵石铺筑,城墙和民居建筑也大量采用河沙、卵石等材料。
  其四是,在技术处理上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赤石地处山区,雨量充沛,有的古寨为防止雨水浸打,采用岗土掺糯米、石灰浆与红糖夯筑成外环墙。赤石又靠近大海,常有飓风袭击,受台风影响较大,所以几乎所有的古寨屋顶出檐都很短。这些都是建筑文化顺应自然并超越自然的典型实例。
  其五是,赤石古寨较重视地理风水,所有古寨的前面都挖有状如半圆月型的池塘,俗称“月塘”。 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追求天人合一,手段是阴阳、五行。池塘属阴,可起聚财化煞之功。在马头岭古寨,寨前寨后,还挖有四个小池,俗称“四点金”。
在赤石秋塘村,楼下村,金石寨也可以见得到吖。
赤石古寨以规模宏大,平面布局严谨,防御功能强,在海陆丰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赤石古寨和其他民居建筑一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的传承,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赤石古寨不仅以其恢宏奇巧的建筑构造引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发人深思。宋末元初,为剿灭偏安南方的宋室王廷,元军大举南下,大量福建移民为避战乱进入粤东,形成了海陆丰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这一时期在赤石境内出现的多座宋、元时期的古寨,如元新古寨、羊坑古寨、马蹄岭古寨、金石古寨等,为研究当时的历史特别是移民史提供了很好的根据。在元新古寨里有一座神秘的“茶壶头”古民居,外侧一面墙壁造型出现了一个“宋”字,故也被称为“宋归头”。这大概是当年的“大宋遗民”对怀念遭外族侵略灭亡的故国山河的情感表达。
  可是,风雨飘摇在赤石大地上几个世纪的古寨,境况不容乐观。历史上赤石有部分土寨,由于失修而坍塌,还有的因为自然灾害而受重创,如元新寨的南门两侧城墙倾斜度超过20°,摇摇欲坠;更为严重的是大部份的古民居因为人为的拆建而失去了“古味”……

赤石新厝林古寨
新厝林古寨 新厝林古寨位于赤石墟两侧1公里处,寨呈方形,东西长93.5米,南北宽86.5米,面积为8088平方米,四周用灰沙夯筑高4.3米,厚0.6米的寨墙,围成一个坚固的寨堡,四角各筑一个角楼,长5.7米,宽4.2米,高6.5米。东西寨墙中间建置寨门,门顶设岗楼,寨内以寨门为起点,东西向留一道4米宽的通道,两边各筑五座整齐的房屋为民居,每座房屋之间各有2米宽的通路。古寨的建筑特点恰如一座军事城堡。这是为防止山匪海盗劫抢而建的。
位于海丰县西北部的赤石镇,四面环山,群峰重叠,将明热洞、大安峒、四大乡三块小盆地环围在中间,形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典型山区地貌。赤石有古寨20多座(包括遗址),这些古寨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人文景观,点缀于绿水青山之间,成了赤石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寨,原是古代的一种防卫设施,起初多为战时的临时木栅寨,后演变为以灰土、沙石、木材等材料构筑成永久性建筑。作为民居,赤石古寨除个别始建于宋、元外,大多建于明、清二代。
  旧时战火频仍,朝代更迭造成生灵涂炭,海陆丰虽偏居海隅,仍不能幸免。更为频繁的是封建王朝吏治腐败所引发的农民起义。
  元朝时,汉人被分四等,南人在最下层,因此,民族矛盾尖锐,仅广东一省就爆发了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39起。
  明末至辛亥革命之前,海陆丰的农民起义多达十数起,其中有三次曾经攻进县城,其影响之大、斗争之烈,史无前例,乱象遍及整个海陆大地。
  正是在这种“干戈四起”的时代背景下,赤石先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催生出这种集防御功能、居住功能于一身的固定建筑。然而,致使赤石“无乡不寨”的是山贼海寇猖獗的明、清二朝,特别是明朝中叶倭寇的入侵。
  据史料记载:嘉靖二年,“归善李文积乱。七年,大饥,归善民王基乱”,崇祯十四年,“归善贼刘士魁掠海丰”。明嘉靖四十三年,倭寇大举进犯海丰、博罗、归善一带,焚村毁舍,杀人盈野。
  明时碣石设卫,分列九所,驻兵万余,固海疆,防倭匪,还在吉康都的新田筑参城府,驻兵以平山贼,但匪患还是给百姓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据《海丰乾隆志》卷十载,“五年(1571),海丰民皆归善、长乐民旨阕诉盗贼毒莆状,绘图以奏”,列述了种种境状。
  赤石的村庄,大部分建于明清两个朝代,因多次发生战乱,加上灾荒和倭寇盗贼等原因,民居变迁频繁,许多村庄被荒废。赤石高坡村,清代鼎盛时建有三街六巷,千余人口,后因盗贼和战乱,人口他迁而一度沦为荒村。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鸡笼村,原是海丰沿海一带往惠东、紫金等山区的通商路道,曾设驿站,人口曾发展至4000余,后也因同样的原因一度沦为荒村。据有关资料统计,赤石镇消失的古村落竟达50多个。
  说到盗贼,不得不提到羊蹄岭。从汉代开始开凿的羊蹄岭道,作为岭南通往粤东的主要通道,至隋唐时代的几百年间,由于地处崇山峻岭,经常有贼寇出没,占岭为巢,致使羊蹄岭道或通或塞,地处羊蹄岭西北侧的赤石地区的居民生命财产受到直接的威胁,导致居民人口数量极不稳定。
  提到倭寇,不可不说赤石河。赤石河贯穿赤石全境,流入红海湾,明清时是赤石水上交通要脉,但也给来自海上的倭寇提供了便利。倭寇常常溯河而上,进袭四面八方,退入无垠大海。
  赤石远离县城,且与归善的山区交界,虽有羊蹄岭和观音塘汛的驻兵防卫,但毕竟兵力薄弱,碰上大规模的匪乱,县城兵力又鞭长莫及,常常成了马后炮。
为什么历史上的赤石多海寇山贼?这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富庶有关。
  赤石旧时是海丰的西北门户和交通枢纽,东部是双宫岭,与梅陇镇辖地接壤,东北部是东都岭,往北延接白马山,与惠东县交界;西北部犁黄凹山接黄竹径而至观音坐凉山,与惠东多祝镇接壤;西部是亚婆髻山,与惠东吉隆镇相邻;西南是谷岭山,与鹅埠镇交界;南部是吉水门山和圆墩山;东南部是羊蹄岭,与鲘门镇交界。赤石境内有“羊蹄岭”路、双宫岭路、东都岭路和热水路等多条商道。
  开凿于汉代的羊蹄岭路(又称杨桃岭路),连绵数十里,前后五关,岭高路险,气势雄伟,是海丰县治与郡治之间官民商贾的必经之道。三国时塞断,到东晋咸和六年,海丰置县复通。明正德(1506-1521)海丰县重新修筑杨桃岭,凿石开路,成往来畅通之道。
  历史上赤石的“惠海”商道还有两条:一条是双宫岭路,从梅陇的米田仔越过,进入境内的洋坑、马头岭、赤石墟、明热溪到达惠阳的乌交洞、龙船窝;另一条是东都岭路,从梅陇的孔子门越过东都岭进入境内的碗窑、黄京埔、下田心、塘尾、光围、鸡龙山,然后经下上东莞山到达惠东的圆谭、多祝。从赤石墟经明热到“成船窝”的山路最为繁荣,兴盛时每天往来的挑夫多达千人以上。
赤石地处山区,又濒临海湾,境内水运交通发达,有赤石河及大安、明热两条溪。
  发源于海拔高1256米的白马山峰的赤石河,又名凤河,直穿整个赤石镇境内,是海丰县的第二大河系。从大安、碗窑流经赤石、新城与明热水汇集三江楼村、新联江头村,再经圆墩林场、鹅埠、小漠而流入红海湾。古时沿海各地码头未形成前,县治及各大墟埠的货物装卸主要靠内河码头,赤石河上的深涌则是古码头之一。
  随着陆地和水上交通体系的建立,路通财通,货如轮转,促进了赤石贸易的繁荣,明清时期的赤石墟已是海丰县西南部的主要集市。
  东晋海丰置县时,赤石属东官司郡海丰县所辖,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6年)海丰县分设八都,赤石属杨安都管辖。清代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赤石设约,仍归杨安都管理。明洪武年间,当时海丰有金锡、王化、赤石、鹅埠、太平、东海等七个集市。赤石墟已成为海丰七个主要墟集之一。至清朝乾隆时期,赤石墟已建有米街、鱼街、蕃茨街、竹篾街和猪仔市,四街一市,大小商户100余间,成为邻近山区近万人的集市贸易中心。每逢墟日,本地产品大米、蕃茨、豆腐、猪肉、蛋品、三鸟等及从惠阳,紫金地区远道而来的南塘猪苗、龙窝猪苗、红糖、烟叶等土特产云集;汕尾、鲘门、小漠、黄埠、盐洲、平海等沿海地区的海味、食盐、布匹和洋什等物资也用船运来赤石墟交流贸易。
  富庶之地往往成为盗贼海匪抢掠的首选目标;而贸易所带来的财富又为赤石人围城筑寨提供了足够的财力。贸易带来财富,财富促进建设,这大概是旧时赤石围寨众多的原因之一。
发表于 2009-6-2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无专业溯溪鞋者, 请勿报名)

只能等下次啦:~)
发表于 2009-6-2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无专业溯溪鞋者, 请勿报名)

最近事太多,精神支持
发表于 2009-6-2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专业溯溪鞋必备, 车已定, 详见首帖)

你们怎么改线路了,要是不下雨就好拉可以和你们一起去了,我是小傅司机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无专业溯溪鞋者, 请勿报名)

首次召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
发表于 2009-6-26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取消好!
发表于 2009-6-2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

取消好!
发表于 2009-6-26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

2,任何变坏或可能变坏的天气将取消溯溪改由去飞雁家打牌等FB活动;
-----
发表于 2009-6-26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水底河左支溯溪(抱歉,台风正面吹袭, 无奈活动取消)

2,任何变坏或可能变坏的天气将取消溯溪改由去海边打牌等FB活动;

欣赏台风???8D
发表于 2009-6-2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

取消得好。。。
发表于 2009-6-2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

取消真好
发表于 2009-6-26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

发表于 2009-6-27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

忍不住发个言,7星伴月,嘿嘿,有趣
发表于 2009-7-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

MM带队去走三水吧,三伏走三水 应该不错,哈
发表于 2009-7-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

楼上的主意不错
也可以在周六周日酷暑高温时测一下百年古道上梧桐的速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1-28 05:32 , Processed in 0.14108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