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17|回复: 3

洞天福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中国的名山大川,散布着道家的“洞天福地”,我在许多次的远行中,就与许多“洞天福地”不期而遇。由此,我对“洞天福地”产生了兴趣,希望能走遍所有的“洞天福地”。
回来一查资料,才知道要走遍道家的“洞天福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原因如下:
1):道家的“洞天福地”学说,起源于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神仙学说,形成于唐、宋年间。在漫长的形成期间,在道家典籍里有着不同的说法,难以一一加以考证。
2):沧海桑田,年代久远,有些洞天福地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有些古代的山林已经是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了。
3):古代地名和现代地名不一样,难以一一加以考证,说不定自己旅途所到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就是道家的“洞天福地”,而自己身处“洞天福地”而不自知。

写本贴的目的-------向高人请教:
经查找有关资料而不知的道家的“洞天福地”所在,大体列出如下:
1):第三大洞天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或云在四川梁州,王方平真人成道處 。
2):第八福地青嶼山,在山東沂州府東海中,姜一真真君隱於此。 或云第八福地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3):第三十一福地,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4):三十七福地始豐山,在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漢吳猛真人成道處。或云第三十七福地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5):第四十一福地,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6): 四十八福地彰龍山,在湖南長沙府醴陵縣。晉司馬徽隱居於此。或云第四十八福地,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7):五十一福地蘇山,一名元辰山。在江西南康府都昌縣。西晉蘇耽真人得道於此。或云第五十一福地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8):第五十四福地,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或云五十四福地涼風原,在陝西四安府臨潼縣距藍田縣五十里。
9):第五十五福地,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或云五十五福地藍水山,在陝西西安府藍田縣。仙人張兆期棲隱處。
10):五十六福地玉峰山,在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東北,地仙柏戶棲隱處。或云第五十六福地,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11):第六十五福地,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12):第六十六福地,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或云六十六福地女凡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陽縣。蘭香神女上昇遺几於此。
13):第六十七福地,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或云六十七福地瑰山,在四川成都府漢州。張桓侯成道於此。
14):第六十八福地,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或云六十八福地金城山,在安徽池州府石埭縣。石長生真人得道處。
15):第七十一福地,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或云七十一福地盧山,在山東青州府諸城縣東南三十里。秦人盧敖隱於此。
请教高人:上述洞天福地的具体位置在哪?怎么到达?

道家洞天福地的背景资料(转贴自有关网站):

洞天福地

为 了 长 生 成 仙 , 道 教 建 构 了 神 仙 居 住 的 地 方 , 称 为 仙 境 。 仙 境 也 是 道 教 神 仙 长 生 教 义 的 具 体 体 现 。 这 些 神 仙 所 居 的 胜 境 , 有 在 天 上 的 , 如 三 清 境 、道教三十六天 ; 有 在 海 中 的 , 如 十 洲 三 岛 ; 有 在 名 山 洞 府 的 , 如 十 大 洞 天 、 三 十 六 小 洞 天 、 七 十 二 福 地 。 为 了 修 道 成 仙 , 地 上 神 仙 住 在 洞 天 福 地 。 洞 的 意 思 是 「 通 」 , 洞 中 修 炼 与 神 仙 接 通 , 与 天 界 相 通 。 福 的 意 思 是 幸 福 吉 祥 , 居 此 福 地 可 度 世 不 死 。 道 教 将 洞 天 福 地 分 为 十 大 洞 天 、 三 十 六 小 洞 天 、 七 十 二 福 地 。

道教三十六天

  道教三十六天說法有四:一、道家分三界四梵為三十二天,第一欲界六天,第二色界十八天,第三無色界四天,三界計二十八天,其外尚有四梵天,共成三十二天,加上大羅天,清微天,禹餘天,太赤天是為三十六天。
  二、雲笈七籤及無量度人上品經,以元始天王所居的大羅天與玉清境的清微天,上清境的禹餘天,太清境的太赤天,及東方八天,南方八天,西方八天,北方八天,為三十六天。
  三、無量度人上經 *** 云:九重三十六天。即玉清境十二天,上清境十二天,太清境亦十二天,共為
三十六天。
  四、靈寶經以大羅天為最高之天,其下有兜率天、大梵天、月行天、速行天、智慧天、婆利天、善法堂天、影照天、威德顏天、眾分天、住輪天、清淨天、上行天、缽弘地天、雜地天、山頂天、住峰天、俱吒天、光明天、周行地天、歡喜圓天、波利樹天、摩尼藏天、險岸天、柔軟地天、雜莊嚴天、如意地天、微細行天、密殿中天、寰影上天、音樂天、成輪天,計為三十三天,加以三清所居之清微天、禹餘天、太赤天,合為三十六天。

十洲三岛

战 国 时 , 神 仙 方 士 构 造 出 海 中 三 神 山 , 名 叫 蓬 莱 、 方 丈 、 瀛 洲 , 相 传 在 渤 海 中 , 为 仙 人 所 居 , 有 不 死 之 药 。 以 後 道 教 将 其 发 展 为 十 洲 三 岛 , 即 祖 洲 、 瀛 洲 、 玄 洲 、 炎 洲 、 长 洲 、 元 洲 、 流 州 、 生 洲 、 凤 麟 洲 、 聚 窟 洲 及 昆 仑 、 方 丈 、 蓬 莱 三 岛 。 其 中 的 瀛 洲 , 据 道 教 说 , 在 东 大 海 中 , 地 方 四 千 里 , 上 生 神 芝 仙 草 , 又 有 玉 石 高 千 丈 , 涌 泉 如 酒 味 , 称 为 玉 醴 泉 , 饮 数 升 便 醉 , 使 人 长 生 。 三 岛 之 一 的 方 丈 , 据 道 教 说 , 在 东 海 , 面 五 千 里 , 为 三 天 司 命 所 治 的 地 方 , 群 仙 想 要 升 天 的 , 往 来 这 里 , 受 太 上 玄 生   。 上 有 九 原 丈 人 宫 , 主 领 天 下 水 神 及 龙 蛇 、 巨 鲸 、 阴 精 水 兽 之 辈 。 三 岛 之 一 的 蓬 莱 , 据 道 教 说 , 位 对 东 海 的 东 北 岸 , 周 回 五 千 里 , 是 天 帝 君 总 九 天 之 维 , 尊 贵 无 比 。 从 前 大 禹 治 水 完 後 , 到 此 祠 上 帝 於 北 阿 , 归 大 功 於 九 天 。

十大洞天

十 大 洞 天 处 大 地 名 山 之 间 , 是 上 天 遣 群 仙 统 治 之 所 。 据 《 云 笈 七 签 》 卷 廿 七 所 载 是 : 第 一 王 屋 山 洞 , 第 二 委 羽 山 洞 , 第 三 西 城 山 洞 , 第 四 西 玄 山 洞 , 第 五 青 城 山 洞 , 第 六 赤 城 山 洞 , 第 七 罗 浮 山 洞 , 第 八 句 曲 山 洞 , 第 九 林 屋 山 洞 , 第 十 括 苍 山 洞 。

三十六小洞天

道 教 称 其 在 诸 名 山 之 中 , 也 是 上 仙 所 统 治 之 处 。 据 《 云 笈 七 签 》 卷 廿 七 所 载 是 : 霍 桐 山 洞 , 东 岳 泰 山 洞 , 南 岳 衡 山 洞 , 西 岳 华 山 洞 , 北 岳 常 山 洞 , 中 岳 嵩 山 洞 , 峨 嵋 山 洞 , 庐 山 洞 , 四 明 山 洞 , 会 稽 山 洞 , 太 白 山 洞 , 西 山 洞 , 小 沩 山 洞 ,   山 洞 , 鬼 谷 山 洞 , 武 夷 山 洞 , 玉 笥 山 洞 , 华 盖 山 洞 , 盖 竹 山 洞 , 都 峤 山 洞 , 白 石 山 洞 , 岣 嵝 山 洞 , 九 嶷 山 洞 , 洞 阳 山 洞 , 幕 阜 山 洞 , 大 酉 山 洞 , 金 庭 山 洞 , 麻 姑 山 洞 , 仙 都 山 洞 , 青 田 山 洞 , 钟 山 洞 , 良 常 山 洞 , 紫 山 洞 , 天 目 山 洞 , 桃 源 山 洞 , 金 华 山 洞 。

七十二福地

七 十 二 福 地 在 大 地 名 山 之 间 , 上 帝 命 真 人 治 理 , 其 间 多 得 道 之 所 。 据 《 云 笈 七 签 》 卷 廿 七 所 载 是 : 地 肺 山 , 盖 竹 山 , 仙 磕 山 , 东 仙 源 , 西 仙 源 , 南 田 山 , 玉 溜 山 , 清 屿 山 , 郁 木 洞 ( 中 华 道 教 大 辞 典 作 : 郁 示 洞 ) , 丹 霞 洞 , 君 山 , 大 若 岩 , 焦 源 , 灵 墟 , 沃 洲 , 天 姥 岭 , 若 耶 溪 , 金 庭 山 , 清 远 山 , 安 山 , 马 岭 山 , 鹅 羊 山 , 洞 真 墟 , 青 玉 坛 , 光 天 坛 , 洞 灵 源 , 洞 宫 山 , 陶 山 , 三 皇 井 ( 道 教 大 辞 典 作 : 皇 井 ) , 烂 柯 山 , 勒 溪 , 龙 虎 山 , 灵 山 , 泉 源 , 金 精 山 , 阁 皂 山 ( 中 华 道 教 大 辞 典 作 : 合 皂 山 ) , 始 丰 山 , 逍 遥 山 , 东 白 源 , 钵 池 山 , 论 山 , 毛 公 坛 , 鸡 笼 山 , 桐 柏 山 , 平 都 山 , 绿 萝 山 , 虎 溪 山 , 彰 龙 山 , 抱 福 山 , 大 面 山 , 元 晨 山 , 马 蹄 山 , 德 山 , 高 溪 蓝 水 山 , 蓝 水 , 玉 峰 , 天 柱 山 , 商 谷 山 , 张 公 洞 , 司 马 悔 山 ( 道 教 大 辞 典 作 : 司 马 梅 山 ) , 长 在 山 , 中 条 山 , 茭 湖 鱼 澄 洞 , 绵 竹 山 , 泸 水 , 甘 山 , 山 , 金 城 山 , 云 山 , 北 邙 山 , 卢 山 , 东 海 山 。

参考文献:

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81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4卷第136-137页,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胡孚深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第16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黄海德、李刚编著《简明道教词典》第248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洞天福地

附录一:
(转自有关网站)

道教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 大 洞 天 、 三 十 六 小 洞 天 、 七 十 二 福 地, 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还有四十名山、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其中十 大 洞 天 、 三 十 六 小 洞 天 、 七 十 二 福 地 、四十名山就是地上的仙山,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小有清虛洞天,在河南王屋縣西城。王君成成道處。
第二委羽山大有崆峒洞天,在浙江台州府黃岩縣。赤帝治成道處。
第三西城山太玄極真洞天,在四川梁州。王方平真人成道處。
第四西玄山三玄極真洞天,在西安府華州。唐李靖真人、斐真人成道處。
第五青城山寶仙九台洞天,在四川青城縣。青城丈人成道處。
第六天台山上清玉平洞天,在浙江台州府天台縣。玄洲仙伯公得道處。即赤精子老祖別號。
第七羅浮山朱明曜真洞天,在廣東惠州府博羅縣葛仙翁煉丹於此。青精先生得道處。
第八句曲山金壇華暢洞天,一名茅山在江蘇江甯府句容縣。三茅真君得道於此。
第九林屋山佐神幽虛洞天,一名包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北嶽真人修道處。
第十括蒼山神德隱玄洞天,在浙江樂安縣。王方平居崑崙往來羅浮括蒼即此。北海涓子成道處。

三十六小洞天
第一大峨山虛靈太妙洞天,周千里中有大洞十二小洞二十八,在四川嘉定府峨嵋縣西。鬼谷子著書得道處。
第二廬山洞虛詠真洞天,在江西九江府德安縣唐李渤與兄涉讀書於此,五老峰下。
第三小溈山好生玄上洞天,在湖南長沙府醴陵縣邱先生得道處。
第四灊山天柱司玄洞天,在安徽安慶府潛山縣。山有卓鍚泉,相傳誌公和尚卓錫出泉。
第五太白山太白玄德洞天。與乾州武功縣接境山上有金星洞在陝西鳳翔府郿縣。唐李渾上言洞內有玉版石紀福壽真符。
第六赤城山上清平玉洞天,在浙江台州府天台縣北六里。晉劉、阮二真人得道處。
第七丹池山極妙太玄洞天,在浙江紹興府嵊縣。夏赤松琴師得道處。
第八爛柯山石橋青霞洞天,在浙江衢州府西安縣。晉王質先生觀棋處。
第九四明山丹山赤水洞天,高一萬八千丈在浙江甯波府鄞縣。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故名。
第十石門山青田玄鶴洞天,在山東兗州府曲阜縣東北五十里。即先賢子路嘗宿於此。
十一會稽山極玄太元洞天,一名陽明洞在浙江紹興府會稽縣。南北朝朱百年攜妻孔氏修道於此。
十二西山天寶極玄洞天,在江西南昌府新建縣西。昔黃帝之臣伶倫傳道於此。
十三岷山川源江領洞天,在四川茂州汶川縣。尹希真人得道處。
十四玉甑山東嘉白玉洞天,在浙江溫州府樂清縣。王表真人得道處。
十五鬼谷山太玄司真洞天,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南。鬼谷先師嘗居於此。
十六武夷山昇真化玄洞天,在福建建甯府崇安縣。昔有神人曰武夷君者居此故名。
十七玉笥山太玄法樂洞天。山上有梅福宅。在江西臨江府峽江縣。漢梅福真人隱居於此。
十八華蓋山蓉城大王洞天。山下有春草池。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東一里南史謝靈運嘗流觴於此。
十九竹葉山長曜寶光洞天,在浙江台州府臨海縣。南葛玄真人煉丹處。
二十都嶠山寶玄洞真洞天,在廣西梧州府容縣。華子期嘗得道處。
二十一白石山瓊秀長真洞天,在廣西潯州府桂平縣。後漢白石生真人得道處。
二十二岣嶁山玉闕寶圭洞天,在廣西鬱林州北流縣東北十五里。青虛錢真人得道處。
二十三九嶷山朝真太虛洞天,在湖南永州府甯遠縣。晉羅郁仙姑得道處。
二十四洞陽山洞明隱真洞天,在湖南長沙府瀏陽縣。張機真人得道處。
二十五幕阜山玄真太玄洞天,在湖南岳州府平江縣。劉鋼真人得道處。
二十六大酉山大酉華妙洞天,在湖南辰州府瀘溪縣。尹真人得道處。
二十七巫峽山金庭崇妙洞天,在四川夔州府巫山縣。楚懷王游高唐夢遇神女於此。
二十八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麻姑得道處。
二十九仙都山玄都祈仙洞天,在浙江處州府縉雲縣。徐市真人得道處。
三十青田山青田大鶴洞天,在浙江處州府青田縣西北浮邱相鶴經云青田之鶴即此。
三十一鍾山朱湖大生洞天。一名蔣山。在江蘇江甯府上元縣。南北朝雷次宗築室於此。周顒隱居處。
三十二良常山良常方會洞天,在江蘇江甯府句容縣。晉諶母元君得道處。
三十三紫蓋山紫玄洞昭洞天。山下有長阪橋。在湖北安陸府當陽縣南五十里。漢張桓侯斷橋於此。
三十四天目山天蓋滌玄洞天。山上有張道陵隱室。在浙江杭州府臨安縣。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兩目故名。
三十五桃源山白馬玄光洞天,在湖南常德府桃源縣西南三十里。昔秦人避俗於此。
三十六金華山金華洞玄洞天,在浙江金華府金華縣黃初平叱石成羊處。
              

七十二福地

第一福地地肺山,一名太乙山,在江蘇江甯府句容縣。漢四皓高士隱此不受高祖召。
第二福地蓋竹山,在浙江台州府臨海縣。施真人得道處。
第三福地仙巖山,在浙江溫州府瑞安縣,宋陳傅良讀書於此朱子嘗訪之。
第四福地大滌山,在浙江杭州府餘杭縣。大滌語何法仁曰汝居此可逃世成真。
第五福地仇池山,在廿肅階州成縣。唐羅公遠真人修道處。
第六福地具茨山,在河南許州府臨潁縣。昔黃帝嘗登此山。唐盧照鄰隱於此。
第七福地高蓋山,在福建福州府侯官縣西南劉彝諸賢嘗隱於此。
第八福地青嶼山,在山東沂州府東海中。姜一真真君隱於此。
第九福地都水洞,一名玉笥山。在江西吉安府永甯縣。南北朝蕭子雲侍郎棲隱處。
第十福地丹霞洞,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蔡經真人成道處。
十一福地君山,在湖南岳州府巴陵縣西南洞庭湖中。湘君游憩之所。
十二福地赤水巖,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地仙李方迴先師棲隱處。
十三福地姑射山,在山西平陽府臨汾縣西。莊子所謂藐姑射之山即此。
十四福地靈墟山,在安徽太平府當塗縣東三十里。白雲先生棲隱處。
十五福地沃州山,與天姥山對峙,在浙江紹興府新昌縣。晉支遁真人放鶴處。
十六福地天姥山,在浙江紹興府新昌縣東。李凝姬修道處。
十七福地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府會稽縣。越西施採蓮於此。南北朝何允棲隱處。
十八福地金庭山,一名紫微山。在浙江紹興府嵊縣。上有金庭洞,馬仙翁棲隱處。
十九福地峽山,一名中宿峽。在廣東廣州府清遠縣。相傳黃帝二少子太煥太英隱居於此。
二十福地安山,一名白雲山。在廣東廣州府城東北。漢安期生真人沖舉於此。
二十一福地焦源山,在福建建甯府建陽縣北真人霍童所居。
二十二福地鵝羊山,在湖南長沙府長沙縣儀封人方回桀溺秦不虛隱於此。
二十三福地閤皂山,在江西臨江府清江縣。晉許遜真君棲隱處。
二十四福地青玉壇,在湖南衡州府衡山縣。乃祝融君游憩之所。
二十五福地馬嶺山,一名蘇仙山。在湖南郴州東北。晉蘇耽入山修道,其母窺之見乘白馬飄然。
二十六福地洞靈源,在湖南衡州府衡山縣招仙觀西。唐李鄴侯讀書於此。
二十七福地洞宮山,在福建建甯府浦城縣。晉魏夫人華存以洞宮為棲真之所。
二十八福地陶公山,在廣東瓊州府城東南。陶安公真人棲隱處。
二十九福地頂湖山,在廣東肇慶府高要縣東北四十里。明溫倬臣仙人隱此。
三十福地泐溪,在廣東韶州府樂昌縣。有仙人石室高三十餘丈。
三十一福地泉源洞,在廣東惠州府博羅縣與鐵橋相接。唐軒轅集嘗隱於此。
三十二福地龍虎山,山上兩石對峙如龍昂虎踞。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西南。漢張道陵得道於此。
三十三福地靈山,在江西廣信府上饒縣西北。北宋辛幼安嘗隱於此。
三十四福地蘇門山,在河南衛輝府輝縣西北七里。孫登嘗隱於此。
三十五福地金精山,在江西甯都洲。漢女仙張麗英飛昇之所。
三十六福地馬當山,在江西九江府彭澤縣。晉王勃順舟而下至洪州作滕王閣序。
三十七福地始豐山,在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漢吳猛真人成道處。
三十八福地逍遙山,在四川成都府簡州。隋劉慶善仙人嘗遊於此。
三十九福地砵池山,在江蘇淮安府山陽縣西北十五里。晉王喬真人成道處。
四十福地雞籠山,在安徽和州含山縣西北三十五里。宋王中正成道之所。
四十一福地毛公壇,在江蘇蘇州府吳縣西南洞庭湖中。漢劉根真人得道處。
四十二福地綠蘿山,在湖南常德府桃源縣南十五里。魏伯陽真人棲隱處。
四十三福地防山,在山東兗州府曲阜縣東二十里。先賢顏子有墓於此。
四十四福地桐柏山,在浙江台州府天台縣。桐柏真人張大順修道於此。
四十五福地平都山,在四川忠州酆都縣東北。唐舉真人得道於此。
四十六福地金堂山,在四川成都府金堂縣東南五十里。唐李八百仙人嘗游於此。
四十七福地虎溪山,在江西九江府德安縣。晉慧遠送五柳先生於此。
四十八福地彰龍山,在湖南長沙府醴陵縣。晉司馬徽隱居於此。
四十九福地抱犢山,在山西潞安府壺關縣。王烈入山見石室有書歸問嵇叔夜處。
五十福地大面山,在四川成都府成都縣。漢王褒真人隱於此。
五十一福地蘇山,一名元辰山。在江西南康府都昌縣。西晉蘇耽真人得道於此。
五十二福地馬跡山,在江西饒州府鄱陽縣東北。董幼真人棲隱處。
五十三福地德山,在湖南常德府武陵縣。地仙張巨君成道處。
五十四福地涼風原,在陝西四安府臨潼縣距藍田縣五十里。
五十五福地藍水山,在陝西西安府藍田縣。仙人張兆期棲隱處。
五十六福地玉峰山,在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東北。地仙柏戶棲隱處。
五十七福地天柱山,在浙江杭州府餘杭縣西南。邵康節先生卜居於此。
五十八福地商山,在陝西商州雒南縣南晉臺產專天文星算之術嘗隱居於此。
五十九福地張公洞,在江蘇常州府宜興縣。漢張道陵嘗修煉於此。
六十福地緱氏山,在河南河南府偃師縣。王子晉於七月七日昇仙於此。
六十一福地長白山,在山東濟南府鄒平縣南二十里。宋范文正公嘗居於此。
六十二福地少室山,在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唐李渤築室於此自號少室山人。
六十三福地中條山,在山西蒲州府永濟縣。漢張果隱於此嘗乘白馬日行數萬里。
六十四福地綿竹山,在四川綿州綿竹縣。唐李淳風真人修道於此。
六十五福地武當山,一名太和山又名元獄山。在湖北襄陽府均州。昔真武修煉於此。陳希夷誦經處。
六十六福地女凡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陽縣。蘭香神女上昇遺几於此。
六十七福地瑰山,在四川成都府漢州。張桓侯成道於此。
六十八福地金城山,在安徽池州府石埭縣。石長生真人得道處。
六十九福地雲山,在湖南寶慶府武岡州。韓終真人修道處。
七十福地北邙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陽縣。鄧夸父真人棲隱處。
七十一福地盧山,在山東青州府諸城縣東南三十里。秦人盧敖隱於此。
七十二福地東嶗山,在山東青州府壽光縣。孫紫陽真人修道於此。

四十名山
第一名山雲臺山,在湖北荊州府松滋縣南一百三十里。宋程夫子嘗游於此。
第二名山首山,在河南許州府襄城縣。昔黃帝常游與神會之所。
第三名山荊山,在湖北安陸府荊門縣。即卞和得玉處。
第四名山首陽山,在直隸永平府盧龍縣東南廿五里。昔孤竹君二子隱居於此。
第五名山金山,一名浮玉山。在江蘇鎮江府丹徒縣西北大江中。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
第六名山焦山,在江蘇鎮江府丹徒縣東九里大江中。後漢焦先處士隱居處。
第七名山雲門山,在浙江紹興府會稽縣南。晉王義之嘗修禊於此。
第八名山玉泉山,在直隸順天府宛平縣。山上有呂公巖。昔孫武子學道於此。
第九名山七曲山,在四川綿州梓潼縣北。昔諸葛武侯嘗立營於此。
第十名山八公山,在安徽鳳陽府壽洲。漢淮王劉安與八公修煉於此。
十一名山大劍山,一名劍門山又名古梁山。在四川保甯府劍州北。秦司馬錯隱居於此。
十二名山黟山一名黃山。在安徽徽州府歙縣西北。昔黃帝與浮邱仙人煉丹於此。
十三名山白嶽山,在安徽徽州府休甯縣西四十里。元胡一桂先生講學於此。
十四名山龍山,在河南汝州寶豐縣東南四十里。唐徐文旆結廬於此。
十五名山大障山,在安徽徽州府績溪縣。明胡宗憲隱居於此。
十六名山瑯琊山,在山東青州府諸城縣東南。昔始皇登此山從臣齋戒於此。
十七名山龍邱山,在浙江衢州府龍游縣東。後漢龍邱萇隱此故名。
十八名山古田山,在浙江衢州府開化縣西。元張宗元罕與俗交嘗隱於此。
十九名山鶴嗚山,上有二十四洞。在四川邛洲大邑縣西北三十里。謝自然昇仙之日鶴鳴於此。
二十名山雲臺山,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唐葉天師法善得道之所。
二十一名山雲橫山,在江蘇松江府婁縣西北。昔陸雲隱於此故名。
二十二名山鳳葟嶺,在浙江杭州府錢塘縣西。宋歐陽修隱此自號曰六一居士。
二十三名山桃花山,在直隸永平府昌黎縣東北五里。唐李光弼嘗游於此。
二十四名山南山清水巖,在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唐彭伉隱居於此。
二十五名山龍門山,在峽西同州府韓城縣。孫思邈棲隱處。
二十六名山碣石山,在直隸宣化府昌黎縣西南。邵平真人棲隱處。
二十七名山劍池,在江西瑞州府治後園。唐李八百仙人淬劍於此。
二十八名山武功山,在江西吉安用安福縣。晉武公真人得道處。
二十九名山洪陽洞。在江西袁州府萍鄉縣。唐韓退之嘗游於此。
三十名山孟門山,在山西吉州城西。宋歐陽新嘗讀書於此。
三十一名山玉笥山,一名石帆山。在湖南長沙府湘陰縣東北。唐杜甫嘗游於此。
三十二名山石磕山,在浙江台州天台縣。南北朝褚伯玉嘗隱於此。
三十三名山華蓋山,在江西撫州府崇仁縣西南。世傳琴高得道處。
三十四名山東白源,在江西南昌府新建縣。黃帝時洪崖先生得道於此。
三十五名山西白源, 在浙江台州府黃巖縣。南北朝顧歡嘗儘居於此。
三十六名山大隱山,在浙江甯波府慈谿縣。漢東方朔得道處。晉虞喜嘗隱此山。
三十七名山芹溪,在福建建甯府建陽縣。韓越真人得道處。
三十八名山漁梁山,在福建建甯府浦城縣西北五十里。宋真德秀嘗游於此。
三十九名山芒碭山,在江蘇徐州府碭山縣南。漢高祖嘗隱於此。
四十名山流星園,在安徽潁州府毫州。商周時李伯陽道君修煉處。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的具体位置:
(转贴自天台之旅,与上面的有所不同。)

十大洞天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⑧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AB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AC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AD“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AE“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AF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附记 本文所列古地名皆引自较早的有关道书。为方便读者,作者又根据道书记载分别括注相应的今地名。但我国历史悠久,古今行政区域的划分屡有变易;加以幅员辽阔,异地同名或同地异名及一地数名者,亦不在少数;且道书几经流传,或由于编校的不慎,誊抄的疏忽,所载古地名也多不一,致使括注的今地名难以完全准确无误,请读者注意并不吝赐教。
  
  注:
  ①②③④⑥⑦⑧⑨ABACADAEAF 《道藏》第25册11页,第20册553页,第25册11页,11页,第22册198页,第11册55页,第22册199页,199页,第11册55页,第20册555页,第22册201页,第25册10页,第9册86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⑤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85页,中华书局,1985年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洞天福地

综合楼上的贴,十 大 洞 天 、 三 十 六 小 洞 天 、 七 十 二 福 地,有不同的说法,有些不能确定的地方,那加起来要寻访的“洞天福地”就多于10+36+72处了。

不管怎么样,先把资料准备好了,有机会的时候就可以加以寻访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1-29 19:15 , Processed in 0.2444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