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川山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陕西八大怪:
一怪----辣子是道菜:陕西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二怪----锅盔象锅盖:锅盔(我们江苏人所说的大饼)大得像锅盖一样,又硬又脆。
     三怪----面条象腰带:这里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四怪----姑娘不对外:说这里的姑娘(旧时)一般不远嫁远方或外地人,现在可不是这样了。
     五怪----板凳不坐蹬起来:听当地人说可能是由于板凳上灰尘太多,加上人们的习惯,所以人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而是蹬起来。
     六怪----房子半边盖:这里的房子大多是半坡房(过去)一种说法是节省材料,另一种说法是旧时为了少交税。
     七怪----手帕头上戴:因当地气候干燥,风沙大,许多妇女出门都将手帕戴在头,以遮挡灰尘。
     八怪----窗纸贴在外:有部分居民的窗户外贴上一层纸,可能是一种习惯吧。
发表于 2007-5-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
发表于 2007-5-9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过了独木桥就是红河谷四嘴山的登山入口了
发表于 2007-5-9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山高人为峰,脚下需当心
发表于 2007-5-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从四嘴山往下看到的别墅
发表于 2007-5-9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好看的蝴蝶花
发表于 2007-5-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川山的马甲2 wrote:
从四嘴山往下看到的别墅


有些破坏风景,要学衡山那样,把它炸了!!!:}):})
发表于 2007-5-9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林中小别墅1
发表于 2007-5-9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红河谷内典型的四合院
发表于 2007-5-9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剪纸艺术
发表于 2007-5-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院内的浦公英开得到处都是
发表于 2007-5-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陕西第一瀑——斗母瀑布气势宏大,从斗奇峰倾泻而下,垂直落差八十余米,堪称陕西第一瀑。传说赵匡胤,时乖命蹇,穷团潦,到此幸游观景,诚心礼拜后,时来运转,黄袍加身,登基称帝,称此地为福泽之地。仙桃飞帘,玉柱飞虹,峡谷石门,景色迤逦交错辉映。
发表于 2007-5-9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走累了,坐一坐滑索,体验一下飞的感觉
发表于 2007-5-9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当地人住窑洞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窑洞里的生活也别有情趣。
  在花园屯村,这里的上百户农民绝大部分都居住在窑洞中。53岁的张志俊先生是花园屯村的普通农民,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并且给张志俊添了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张先生说,他们家世代在窑洞里生活:
  “窑洞好嘛,暖嘛!土窑洞从(我)爷爷时候就住,住了几代人了!(直到 现在我的)孙子也是在这个地方(窑洞)生的。(我)舍不了这个大土窑洞,冬暖夏凉,挺好。”
  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因为高原上的黄土粘、硬,不易塌陷。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而且住在里面冬暖夏凉。直到今天,窑洞式房屋还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居住人口达4000多万。 
  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窑洞土窑洞;将土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当然,如果用砖加固就是砖窑洞了。砖窑洞外表更美观一些。
  窑洞这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和长期以来当地人在生活中形成的窑洞艺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甚至外国人来参观、住宿。现在,张老汉一家也腾出了几间窑洞,办起了窑洞旅游,用窑洞和当地特色的饭菜招待游客。张老汉说:
  “生意挺好的!外地来的人坐在咱石窑洞的炕上,说,挺好、这美得很!(有的人家)没有窑洞,(旅游生意)好像就没有这么火。招待(他们)就是用咱这儿的土特产,像土鸡呀、土鸡蛋呀、油糕馍呀这一类。(我们还)表演咱们陕北秧歌。(一些)外国人喜欢剪纸,我家大儿媳也表演过剪纸!” 
  如今,张志俊所在的村有许多人家都认识到了世代居住的窑洞的价值,并借此来发展旅游业,改善自己的生活。并开发了一些以窑洞为主题的景点,向外界展示窑洞的魅力。位于杨家岭的世界最大的窑洞建筑群,它依山而建,共有高低8排近300孔窑洞。窑洞墙上挂着农民手工绘制的图画;镂空的格子窗上,贴着剪纸,窗台上摆放着鲜花。每排窑洞门前摆放着石磨、石碾和石桌椅,充满了浓郁的农家气息。为适应旅客不同需要,一些窑洞里放着床,另一些窑洞则是传统的土炕。窑洞内配有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全,环境干净整洁。
  不过,在很多外地人来体验窑洞生活的同时,当地的一些农民已经学着城里人的样子,搬出了窑洞,盖起了宽敞、通风的平房或两层楼房。新式的农村民居,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新民居背后山坡上一孔孔古朴的窑洞。
发表于 2007-5-9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窑洞2
发表于 2007-5-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中国历史上唯一两个皇帝合葬之墓
发表于 2007-5-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1994年应泰国僧王邀请,佛指舍利在泰国瞻礼供奉。2002年应台湾星云大师等邀请,佛指舍利到台湾瞻礼供奉。2004年应香港佛教领袖觉光长老等邀请,佛指舍利在香港瞻礼供奉。盛况空前、影响极大。法门寺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华国锋、乔石、李瑞环、钱其琛、李铁映、迟浩田、傅全有、张万年、习仲勋、姜春云、邹家华、田纪云、陈锦华、王光英、赵朴初、班禅大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驻华大使及诸多佛教团体前来瞻仰礼拜。

    2004年1月16日法门寺两序大众礼请中國佛教协會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荣膺住持。大和尚住持法门寺以来,不断加强信仰、道风、组织、人才、教制等五项建设,大力创办教育,培育僧才,安居、诵戒,进一步完善了寺院各项管理制度。谱写出住持正法、续佛命脉的新篇章。现常住僧众230余人,法门寺正在展现昔日“皇家寺院”的风采,同时也为世界佛教“朝圣中心”这一宏伟的目标而精进不懈。
发表于 2007-5-9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
发表于 2007-5-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大雄即是英雄中的英雄
发表于 2007-5-9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猪年5.1陕西行走

近观法门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6-16 09:43 , Processed in 0.09900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